发掘大事记
2011年
4月15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按《江西新建墎墩墓葬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方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1年,对南昌海昏侯墓周围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考古调查,基本确定了紫金城与墓葬区的分布范围。同时对海昏侯墓园进行了重点勘探,初步了解了整个墓园的布局。
2012年
3月,开始发掘K1(车马坑)、M3。
6月,开始发掘J1。
7月,重点清理K1发现的车马器。
8月,J1发掘完毕。开始发掘M4,J2。
10月,M3、J1发掘完毕。J1出土器物主要有瓦当、板瓦、筒瓦、陶罐、釉陶罐、耳杯以及大量木建筑构件。对车马坑进行三维扫描。
11月,M4,J2发掘完毕。J2出土遗物主瓦当、筒瓦、陶罐、釉陶罐、辘轳以及大量木建筑构件。
12月,对车马坑南部车马器进行实验室整体套取工作。
2013年
1月26日,车马坑、M4整体套箱文物运送至北京。
3月,继续对车马坑北部进行清理。开始对5号墓进行发掘。
4月1日,开始对5号墓进行发掘。
4月8日,正式开始对M1进行发掘。
4月,开始对主墓墓道前的建筑遗迹(寝殿、祠堂)进行发掘。
6月,M1墓前寝殿和祠堂基本发掘完毕。并开始对西厢房进行了初步发掘。
7月,对M6封土及墓前建筑遗迹(祠堂)开始进行发掘。
8月,对M2封土进行解剖。
9月,对M1封土剖面进行测量绘图。
10月,M1封土基本发掘完毕,找出墓葬开口后向下发掘填土。
12月,对M6封土剖面和祠堂进行全站仪测绘。M5基本发掘完成。
2014年
3月,正式开工发掘,主要分四个点进行发掘,主墓(M1)、东陵园墙、北陵园墙及门阙、M1墓前建筑。
3月25日,提取车马坑(K1)、M5出土器物。
6月,主墓封土台发掘;北区J3发掘清理;北陵园墙及附属建筑发掘。
7月,发掘M1墓道。
8月,继续对主墓前的祠堂、西厢房进行发掘。开始对主墓进行搭建棚子。
9月,J3基本发掘完成,出土器物主要有瓦当、陶瓷罐、木建筑构件等。
10月,清理M1前祭祀坑。发掘清理并确认M7封土范围。
11月,清理完M1填土至椁板,并继续清理墓道。
12月,文物局专家组至工地指导工作。从M1主椁室西北角开始清理回廊。
12月30日,在西回廊提取了M1第一批文物,主要为漆器。
2015年
1月,主要对主椁室外藏椁第一层进行清理,并进行三维扫描和拍照。
1月7日~30日,开始对M1西北角(衣笥库)进行文物提取工作,主要器物为漆器、木签牌、金属饰件等。
3月,清理M1墓道、外藏椁北部。同时在墓外发掘西厢房。
4月~6月,开始清理M1东回廊及西回廊,三维扫描拍照后提取文物。
7月~8月,开始清理南回廊,主要清理车马库、乐车库。
9月,实验室提取车马俑及乐车库器物。
9月中旬外藏椁器物已经基本提取完毕。
10月,开始对主椁室进行清理和提取工作。
11月,提取主椁室的西室器物。
12月,提取主椁室的东室。同时对对东、西两侧过道内器物进行提取。
2016年
1月,对主棺对象整体套取打包,运送至文物保护工作站进行实验室考古。对主墓室进行整体三维扫描拍照,并绘制复原图。
2月,在室内清理主棺时,发现“刘贺”玉印。
3月,在北京召开海昏侯墓新闻发布会。